来源:早报
中国多个涉及耽美主题的广播剧遭下架,也引起了中国网民舆论对耽美文化的讨论。
图为中国2019年的耽改剧《陈情令》剧照。(互联网)
最近中国又有剧集被下架,比较特别的是,此次被采取行动的是广播剧。 哔哩哔哩旗下一个定位于二次元爱好者的弹幕音频网站“猫耳FM”星期二(8月23日)晚宣布:“因技术原因下架部分广播剧,其中包括付费广播剧《伪装学渣》《撒野》《默读》《破云》《某某》《嚣张》《我喜欢你的信息素》等。恢复时间待定。”
短短的几句话,却瞬间引爆了网络舆论。虽然声明没有说这些广播剧将被永久下架,但中国网民仍哀嚎一片,称“人生的快乐源泉就这样凉了”。“猫耳下架”星期二晚压垮一众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榜首,阅读量达4.4亿,讨论帖子达14万8000。
网民称,这些被下架的剧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根据耽美小说改编的耽改剧,因此才成为目标。 耽美在中国的崛起
“耽美”这一概念起源于19世纪的西欧,起初是表达一种反对暴露人性丑恶面的自然主义,后来才渐渐演变成男性之间的恋爱感情。
“耽美”这一用词和概念是在1997年左右从日本传入中国,在当时的中国,耽美还没能以电视剧或网络剧等形式出现,而是透过漫画、小说、同人志等形式慢慢积攒人气。 “耽美”这一概念是在1997年左右从日本传入中国,图为日本2018年耽改剧《大叔的爱》连续剧版封面。(互联网)进入2000年后,随着耽美文化在中国的受众人数越来越多,加上互联网的兴起,耽美不再只满足于文字一种表现形式。以真人扮演(cosplay)、网络电视剧、网游小说、动漫、广播剧等形式诞生出的耽美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猫耳FM”宣布下架的广播剧,剧情的主轴都围绕着两名男性角色,种类涵盖校园剧、悬疑剧等。例如在《我喜欢你的信息素》中,其中一名主角是长得好看、家境也不错的段嘉衍,他本来人生一路顺畅,直到高中遇上了所有条件都比他好的路星辞,故事主轴就讲述了两人在消除误会中产生情谊。 不过,真正让中国耽美文化产业受到外界高度关注的,是2019年以墨香铜臭小说《魔道祖师》改编的真人版电视剧《陈情令》。该剧不只在中国国内外的华人圈赢得了口碑,还捧红了一票男演员,如两名主演王一博和肖战。 《陈情令》的爆红也让中国的耽改剧搭上了上升势头的顺风车,达到全盛时期。不少男艺人还一窝蜂地抢着主演耽改剧,仿佛只要掌握耽改剧,就掌握了流量密码。
中国耽改剧《陈情令》的爆红让中国的耽改剧产业搭上了上升势头的顺风车,也捧红了王一博(左)和肖战(右)等一票男演员。图为《陈情令》花絮照。(互联网)不过,耽美文化传入中国后,就不时有批评的声音出现。除了不符合主流价值观引人诟病,还有人认为,耽美关联作品为了吸引大众目光,经常在作品中安排重口味、猎奇、涉及乱伦或色情的剧情,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因此,耽美文化的上升势头并没有持续很久,尤其在引来中国官方的关注后,耽美文化产业更陷入了寒冬。
耽美文化产业进入冬眠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在2016年通过《网络安全法》,填补网络言论审查机制的漏洞,更意味着在网络走红的耽美文化产业也不得不受到日趋严厉的网络审查。
从2017年开始,为了让耽改剧能够通过审核,争取市场最大化,剧集制作方对于耽美元素在剧情中的呈现方式和尺度掌控都做了调整,包括呈现耽美元素时采用隐晦的表达方式、删减原作中一些尺度较大的剧情等。
例如,《陈情令》中就特别安插了一名没有在原作中出现的女主角,把原本的双男主感情线改成了兄弟情;从青罗扇子小说《重生之名流巨星》改编的同名悬疑偶像剧,最终结局也从原作的耽美方向改成男女相爱。
中国耽改剧为了通过审核,通常会在呈现耽美元素时做出一些调整,耽改剧《重生之名流巨星》也将结局改成了男女相爱,图为该剧剧照。(互联网)这些“去耽美化”的做法虽然能让耽改剧暂时躲避中国官方的审核,但也经常引来原作党的批评,称这样的“魔改”破坏了原作的味道和精神。
然而,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即便改变了剧情处理方式以符合中国主流审美观和价值取向,耽改剧终究逃不过被打入冷宫的结局。
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去年9月公开要求整改演艺圈娱乐、饭圈等乱象,其中就包括耽改之风。当时一名业内人士称,这是广电总局首次正式、公开地要求抵制“耽改”。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今年1月更对耽改剧开响第一枪,全面叫停耽改题材的网络影视剧。《吉星高照》《默读》《夺梦》《山河表》等多个已杀青的耽美剧至今还等不到开播的时间表,那些想靠耽改剧一炮而红的演员也只能黯然神伤。
不符合中国主流价值观的耽美文化 耽美文化宣导不符合中国主流价值观的同性恋情,或许是促使中国政府出手管制的主因。 少子化当前已成为困扰中国政府的一大难题。在冠病疫情的冲击下,中国2020年和2021年的人口出生率(即每千人中出生人数的比率)都跌破了10‰,分别是8.52‰和7.52‰。 在冠病疫情冲击下,中国2021年出生人口率降至7.52‰。
图为一名护士在江苏省淮安市一家医院照顾新生婴儿。(路透社)虽然少子化问题有女性意识抬头、经济等结构性因素,不能完全归咎于耽美文化产业。但在官方看来,耽美文化不只没有帮忙倡导男女结婚生三孩,宣导的价值观还可能不利于人口增长,而且风行一时,成为一股潮流,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官方要出手管制。
《光明日报》去年4月就发表一篇文章警告耽美作品盛行将把大众审美观带入歧途。文章认为,阴柔之美可以有,但当荧幕上的花美男日趋泛滥,阳刚硬汉越来越少,就可能违背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也妨碍社会审美的多元化发展,对年轻群体的价值判断、自我形塑造成严重误导。
《德国之声》报道引述的专家也认为,在出生率下降和民族主义情绪强烈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开始对有别于阳刚男子形象的阴柔“娘炮”形象不断涌现感到担忧。
中国耽改剧被加强整改,正值国家网信办新一轮“清朗”互联网专项行动开展之际。从这也可看出,监管耽改剧也是管制意识形态和思想的主要举措之一。
然而,一种文化能够在一个场域发展并传播,意味这种文化能够满足部分受众的心理需求。虽然为了社会发展大局,中国政府希望能在方方面面形塑民众想法,清除不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价值观、文化和想法,但“一刀切”做法恐怕难以“切”走民众的心理需求,这或许就是引起部分粉丝强烈不满的主因。
有人在网上讨论过中国影视作品可否分级推出的问题,其实,官方现在的态度很明确,追求的就只有一个级别:“清朗”级,意味着清教式的社会道德诉求,还有符合政治安全与现实的严格要求。这是所有中国影视创作包括耽改剧都要面对的中国式分级制。
扫描二维码,入群看直播,或直接联系客服
免责声明
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有争议,请随时联系我们!
扫码关注我们吧
微信公众号|温渡传媒
资深媒体人|华美嘉
社群运营 · 融媒制作
公关策划 · 活动推广
商务合作:1-778-707-5568
Email:vandomediacorp@gm
ail.com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vandomedia
Instagram:VandoMedia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reneezhao716
Comments